△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介绍《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央广记者 孙莹 摄)
走出去智库观察
北京涉外律师人才数量和服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显示,来自北京的律师有170位,约占总人数的17.21%,入库人数全国第一;在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来自北京,数量也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司法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此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鼓励主管部门、商会和相关行业协会提高涉外法律服务质量,稳步推进法律服务业开放。为此,北京律协发起了《北京市律师事务所及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项目,旨在摸底北京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情况。
近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布的《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通过对北京规模(人数)排名前900家律师事务所进行抽样调查,北京约有47%的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世贸业务、跨境投资和涉外争议解决领域;通过对近200个来自不同规模的律师事务所的涉外案例进行分析,涉外法律业务主要集中在并购业务、上市业务和证券业务(债券资本市场)。
北京市涉外法律业务发展情况如何?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该报告的重点内容,供关注涉外法律业务发展的读者参阅。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北京律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分方向、分模块、分批次的“扬帆百千万计划”项目,培养了近900名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国际化律师队伍。
2、涉外法律业务主要集中在并购业务、上市业务和证券业务(债券资本市场),占比分别为25%、23.3% 和11.05%。
3、中国律师提供的涉外法律服务对企业的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外国法尚未达到掌握和熟悉的水平,用外国语言解决法律问题还有一定困难,缺乏各行业基本知识,难以结合行业背景根据法律提出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等。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全国律协副会长蒋敏主持新闻发布会
近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报告主要分为六部分,包括调研目的及说明、调研数据分析、代表案例分析研究、深度访问集锦、调研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47%的律所开展了涉外业务
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的涉外法律服务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北京律协多年来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国(境)外律师同行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首尔、英格兰及威尔士、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马德里、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律师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立体外交布局;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分方向、分模块、分批次的“扬帆百千万计划”项目,培养了近900名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国际化律师队伍。与此同时,北京律协还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先后完成东盟、中亚、拉美、非洲、西南亚、“一带一路”、北美、欧洲等8个地区法律风险评估报告丛书,为中国律师和中国企业防范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法律风险进行前期预警和评估,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序推进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
为积极推进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2018年北京律协启动了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项目。本次调研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律师事务所公开数据梳理、典型案例分析、深度访谈及政策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对北京规模(人数)排名前900家律师事务所进行抽样调查,目前北京约有47%的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涉外业务,北京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业务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世界贸易)业务、跨境投资(FDI/ODI)和涉外争议解决领域。
为了更好地开展涉外业务,北京也有相当数量的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24家北京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分支机构覆盖地区占比如下:港澳台22%、非洲22%、美洲17%、大洋洲13%、亚洲(除港澳台地区)13%、欧洲11%及其他地区2%,超过50%的律所只在一个或两个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但也有接近20%的律所已在五个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涉外律师人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涉外律师人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司法部公布的《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拟入选名单》中,来自北京的律师有170位,约占总人数的17.21%,入库人数位列全国第一;在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来自北京,数量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名。在全国律协成立的“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中,中方律师共计84名,其中来自北京的入库律师有21位,人数占到所有中方律师的25%,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名。
根据从900家律师事务所中抽样统计了296位从事涉外业务的北京律师,其中96%可以熟练使用英语工作,其次是日语、法语、德语、韩语和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且超过1/3的律师持有海外学位,执业年限在7年以上的律师更是达到了80%。无论是语言和教育背景,还是在执业经验方面,北京的涉外律师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说明了北京涉外律师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执业领域占比高
在北京涉外律师执业领域方面,对证券与资本市场、公司并购、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涉外争议解决、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跨境投资及海商海事等七大涉外领域,全国律师人数及北京律师人数进行了统计,除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海事海商领域北京上榜律师仅占全国上榜律师的13%,其他各领域北京律师都占据了一半以上,其中在国际贸易(世界贸易)领域中,北京律师人数全国占比高达91%,在跨境投资领域中的这一数字高达87%。
通过对近200个来自不同规模的律师事务所的涉外案例进行分析,涉外法律业务主要集中在并购业务、上市业务和证券业务(债券资本市场),占比分别为25%、23.3% 和11.05%。并购和证券业务的行业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其次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互联网行业。跨境并购业务主要涉及地区为欧洲和美洲,其次为亚洲。在证券业务涉及地区中,亚洲占比最多,欧洲位列其后。对于上市业务,业务量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金融业、高科技、互联网行业和批发零售业位列其后,在主要业务地域中亚洲占据绝对的优势,约有95%的公司选择在亚洲上市。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国公司都是涉外法律服务中重要的客户。其中,民营企业是涉外业务客户中数量起伏最大、最活跃的力量,这与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以及经济形势的导向有直接关系。
积极提高 补齐短板
在涉外法律业务中,北京律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熟悉中国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在提供法律服务时,能做到准确理解客户的诉求,沟通高效、服务及时。另一方面,北京律师建立的人脉关系也能在客户需要选择国外合适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认识到相对于国外同行,北京律师还有很多亟需提升的地方,律师提供的涉外法律服务对企业的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外国法尚未达到掌握和熟悉的水平,用外国语言解决法律问题还有一定困难,缺乏各行业基本知识,难以结合行业背景根据法律提出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等。
“司法部和全国律协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占领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北京律师责无旁贷。”高子程表示,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律师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持,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境外中国企业的法律需求专项调研,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国际投资法律环境;
二是推动北京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发展,为本市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创造条件;
三是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机制、统筹使用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推荐本市优秀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进入各类国际组织;
四是进一步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行业协会交流与对接,为本市企业“走出去”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搭建合作平台;
五是定期更新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更好地为北京律协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相关扶植政策,推动北京涉外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及重要参考;
六是加强对本市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举措、成效的宣传,推树先进典型,营造工作氛围,不断调动律师事务所开展涉外法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