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观察
日前,应巴曙松教授邀请,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投行专家、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主管黄国滨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做了《科技革命时代投资银行的定位和发展思考》的主旨讲座。
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金融中介,投资银行一直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投资银行的功能和内部行业划分在过去的200年间都比较一致。然而,随着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投资银行原有的功能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新科技领域中的独角兽可能横跨了多个行业。交叉的行业、学科、服务倒逼着投资银行创造新的服务模式,而新科技独角兽创始团队的偏技术化也促使投行的服务范围向全产业链延伸。
在科技革命时代下,投资银行的服务模式需要如何转变?其功能与定位又有怎样的调整?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编发黄国滨演讲的重点内容,供关注投资并购创新发展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参考。
要点
1、独角兽公司发展并形成生态系统,投资和扶持各自的“小兄弟”,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公司已变为腾讯、阿里、平安等新生代独角兽。
2、所有的投行家都必须掌握基本的科技技能,有科技DNA,否则将无法生存。
3、摩根大通这次改革,这是中国投行第一次,或者说在中国引领整个全球投行改革。
正文
科技变革引领的独角兽时代的特征
投资银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300年前的承兑汇票业务,1920年前后从发债开始介入社会资源配置。随着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颁布,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被分拆。
2000年后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全能性银行又回归主流。2010年后,投资银行具有服务范围全球化、服务手段多元化的新特点,从战略角度帮助企业进行融资规划。
近10年中美等国独角兽公司快速成长,当前苹果、谷歌、微软等市值最大的公司都具有科技属性,独角兽时代具有以下三个新趋势:
一是来自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显著增多,在重点细分领域的独角兽数量甚至超过美国;
二是这些企业善于利用科技工具实现跨界发展,横跨互联网、消费、硬件、金融、物流、地产、传媒等多个领域;
三是这些独角兽公司发展并形成生态系统,投资和扶持各自的“小兄弟”,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公司已变为腾讯、阿里、平安等新生代独角兽。
投资银行遇到的痛点和改革的必要性
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成为各行业新经济企业的基本工具,这些新技术也对投行的服务和产品提出了新要求。新技术创新产品高成长且尚未盈利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采用创新的估值方法,跨界模式要求投行从业者的知识体系向更高层次提升。
受颠覆性创新驱动的独角兽渴求非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因此新资本的投资创新与传统资本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认同存在显著不同,投行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在组织架构、人才招聘和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调整。
摩根大通对目前的投行架构,进行了“all in tech”的颠覆性改革。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科技为“轴心”的行业架构有三个特点:
第一、服务的整个平台必须是科技导向的,所有的行业都有科技元素,所以称为“all in tech”;
第二、所有的投行家都必须掌握基本的科技技能,有科技DNA,否则将无法生存;
第三、摩根大通的行业设置有别于传统行业覆盖模式,是根据商业逻辑、客户需求及商业需求来设计的。
比如像蚂蚁金融这样的企业,其他投行是放在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组里,我们放在金融服务科技组,这是实质性的区别。如物流、优客工场这些都是属于B2B的公司,将其分类为企业与科技服务组。像电商、休闲、零售这些B2C的企业,通过AI等科技手段直接服务于个人的企业,称之为数字化途径行业组。
目前,摩根大通对未来行业进行了重新的划分,7个行业组都与科技有关,每个行业组都有自己的独角兽。比如,电信、数据中心包括卫星这些能够长期服务与合作,并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就在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数字化途径的行业组中。
这样的行业架构有怎样的好处呢?
首先,满足年轻人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都是科技投行家,虽然并不会一夜间天翻地覆,但是至少年轻人有这个机会更懂科技。否则,只有TMT的人懂科技,其他人都不懂科技,年轻人也将是很难留住的。
第二,增进与客户的沟通。在以前的结构下,在与服务的客户交流时,是很难有相关行业的手段和渠道甚至共同的语言的。而新的结构是根据商业逻辑设计行业的,可以很清楚地把它放在行业中,而且可以利用整个平台来提供服务。
最重要的是,责任明确。传统的投行服务是什么模式呢?比如像众安保险,需要做一个合资企业,这时需要有TMT组的人,再加上一个保险组的人,再加上一批保险组的人,共同为众安保险提供服务。有时候合资会搞得很好,但是从统计概率的角度看,合资企业75%是做不好的,因为合资企业实际上是没有ownership(所有者)的。这就意味着,如果项目出问题了,TMT组可能抱怨保险组没做好,保险组也会抱怨TMT的人不懂科技,所以实际上是没有人承担责任的。而这种合资的结构也将导致客户不知道应该去找谁来负责。
在新的架构下责任就非常清楚,摩根大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每个人都是tech-banker(科技投行家),可以利用整个平台、后台以及摩根大通的大平台来提供服务。
摩根大通在新时代的改革
目前,摩根大通的改革方案已经推出并在坚定不移的执行,非常勇敢的在推进,这可以说是全球投行200年来的重大结构改革。整个摩根大通的改革将从中国开始,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相当于摩根大通在全球的“深圳”,作为一块试验田进行改革。
关于摩根大通的改革方案,有三点总结:
1、摩根大通的结构肯定不是完美的,以上构想也不会是最终版,但是必须要有人坚定的迈出第一步。摩根大通从上到下非常支持,花了6个月的时间推出了新的改革结构。
2、摩根大通这次改革,这是中国投行第一次,或者说在中国引领整个全球投行改革。虽然不知道最后是不是整个投行都会变成这样,但是它一定会在投行业形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投行业未来200年的改革将起很多的借鉴作用。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把我们的经验分享一下,可以为后人铺垫,它的历史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3、所有的改革都是人做的,所以改革也受各种因素影响,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改革的过程会是很艰苦的,但希望痛苦之中有很多幸福的东西可以与大家分享。
在问答环节,当被问到高科技独角兽的估值问题,黄国滨先生以研发主导的生物科技企业为例,认为这类企业研发周期长,研发进度无法预计,可参照国际上现有的成熟估值方式,如软银集团等专注科技行业的投资公司采用的估值方式目前也得到更广泛认可。
观众提问环节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经济金融网主编本力老师代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向黄国滨先生赠送纪念礼物。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46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是“北大汇丰金融讲座”的延续,均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海闻教授发起主办。巴曙松教授受海闻院长委托,具体负责“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并由其担任执行院长的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为承办单位,其发起成立的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讲堂将持续邀请重量级专家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
来源:综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经济金融网
专家介绍
黄国滨
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主管。于2015年加入摩根大通。此前在高盛工作5年,担任中国大工业组主管,负责在中国为主要客户提供投行业务服务。在中金工作11年,担任欧洲投行部主管、业务开发委员会和人力资源委员会主管,还是投行运营委员会成员。逾20年的投行从业经验,牵头执行了大量中国油气、银行、汽车、机械和医疗保健业知名的私有化、融资和并购项目。另外,还为国务院和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过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咨询服务。曾在伦敦的Crosby(UK) Limited和香港的Peregrine Capital Limited工作,是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登记注册的资质企业融资代表,还是中国证监会注册登记的证券从业人员。
走出去智库(CGGT)
不谈大道理,只讲干货。国内外一流投行、法律、会计、风险管理、银行/保险、品牌、人力资源、估值、境外信息情报和数据管理9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联袂。走出去一站式专业实务和数据信息平台,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智囊团。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ggthinktank.com
版权声明:走出去智库(CGGT)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如不署名来源,CGGT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