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观察|中投与高盛成立50亿美元产业基金,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走出去智库】

2017/11/15-23:28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中投总经理屠光绍认为,前两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的案件撤回大概占总投资数10%以上。如果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这样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美国投资观察|中投与高盛成立50亿美元产业基金,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走出去智库】

  走出去智库观察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投公司与高盛集团共同成立了50亿美元的中美产业合作基金,投资于已经(或即将)在中国发展商务合作关系的美资企业,聚焦领域为制造业、工业、消费和健康医疗等行业。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这是中投公司创新其对外投资方式的最新尝试。这种创新,首先基于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的所面临反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欧美不断出台针对外来投资的安全审查政策,否决来自中国的投资并购申请;其次,中国对欧美投资只有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互动,才能将并购行为的价值最大化。只有把上述两个题中之义吃透,才能够深刻理解中投与高盛为何能“喜结连理”。

  根据中投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的介绍,因为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前两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的案件撤回大概占总投资数10%以上。跨境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如何提高中企海外投资成功率?两个月前,中投副总经理祁斌先生曾作序推荐走出去智库(CGGT)首席专家吕立山的新著《国际并购游戏规则:如何提高中国走出去企业成功率》,此书通过近80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在并购交易中存在的30个普遍问题,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高的现状,从战略视角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今天,请看各方对中投高盛合作的分析观点,供中国走出去企业家和投资者参考。

  

  要 点

  1、由于全球保护主义浪潮,甚至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出现,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是应对对外投资遇到新挑战的必须选择。

  2、和高盛的合作有助于中投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当中,减少来自于美方的障碍,从而为寻找在美国的投资机会提供一个通道。

  3、中国比较感兴趣的是美国的高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医疗技术、芯片技术以及精密制造和军工技术,美国可能比较关心中国的金融业和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可能有助于化解原来存在各自敏感的区域。

 

  正 文

  2017年11月9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见证下,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与美国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在北京签署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高盛集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成立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合作基金目标承诺投资额50亿美元,将投资于美国制造业、工业、消费、医疗等行业企业,通过开拓中国市场,进一步深化中美经贸投资合作。

  有媒体认为,这也是此次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在金融领域取得的重要合作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在华美资企业的商务沟通和市场准入,促进中美贸易关系平衡。

 

  屠光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是应对保护主义挑战的必然选择

  2017年11月4 日,屠光绍在第三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上发表题为《努力探索新时代对外投资的创新之路》演讲时表示,2014 年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了,规模和体量足够大,引起全球的关注。必须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才能够使得对外投资持续健康的发展。

  屠光绍在演讲中重点指出,由于全球保护主义浪潮,甚至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出现,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是应对对外投资遇到新挑战的必须选择。一些欧美国家一方面需要投资,但另一方面保护主义加剧,不断出台对投资的审查和检查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与这个情况相伴随的就是中国对外投资并购受阻,包括投资并购被撤销。初步统计,前两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的案件撤回大概占总投资数10%以上。如果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这样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屠光绍在上述演讲中表示,多双边基金本身就有它自身优势,通过多双边基金,通过利益绑定,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减少所谓保护主义的阻碍,形成互利共赢,这种投资需要高度重视。

  针对与高盛合作的基金,屠光绍表示,此次合作将促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投资美国也将为企业成长带来增长效应。

 

  高盛CEO:更好的帮助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据CNBC报道,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表示,该集团与中投达成的50亿美元投资工具的协议,旨在对那些“可因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而获得帮助的美国公司”进行投资。“(中美产业基金)主要投向美国的生产企业,既能够体现美国的制造水平,也能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福利,是双赢的局面。”

  中投和高盛已经承诺将分担投资,双方都将向这个基金投入资金,并都将在各自的国家中从公司手中筹集新的资本,贝兰克梵在北京接受CNBC采访时说道。高盛是最早进入了中国市场的美资银行之一。

  贝兰克梵经常会批评白宫,他跟随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访华,是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带领下一个商业代表团的成员之一。他还在采访中说道,特朗普政府很注重保证美国的最佳利益,并敦促中美两国展开合作以谋求共同利益。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贝兰克梵表示,单单是从人口的绝对差距来看,中国经济的规模都终有一天将会变得比美国更大。他还说道,单从“购买力”方面来看,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投资机构:为中国投资美国敏感的行业带来便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中美元首的会晤促成了很多贸易合作。合作基金就是一个成果,将加强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体现了优势互补的原则。这个基金重点投资于一些在华美资企业,既可以促进在华美资企业的发展,中国也能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收益。这也是中国市场逐步开放的体现。”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这个基金的成立,或许能为中国投资美国的一些传统和敏感的行业带来一些便利。同样也意味着美国也可以投资中国未开放的或者开放度不够的一些重要的区域,那么这种投资应该是互惠的。中国比较感兴趣的是美国的高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医疗技术、芯片技术以及精密制造和军工技术,美国可能比较关心中国的金融业和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可能有助于化解原来存在各自敏感的区域。这会带来美国更多的基金进入中国金融、教育、医疗等项目,也许会促进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和高盛的合作有助于中投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当中,减少来自于美方的障碍,从而为寻找在美国的投资机会提供一个通道。这个基金或许既可以投资在华美企也可以投资在美国的美企,并且中美双方可以进行信息互换,即通过中投公司对中国的了解和高盛对于美国的了解,满足中投公司希望出海和高盛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机会。

  津上俊哉曾是日本通商产业省官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日本驻华大使馆任经济参赞,之后任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现为独立经济学者。他对此次合作表示了自己的疑问,“聚焦领域为制造业、工业、消费和健康医疗等行业”,看来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在这样的领域,投资回报没有像新经济那一块那么高,拿到外部投资的难度较高,因此这些行业的企业在华投资,一般用自己的自由现金流。

  津上俊哉说,“换句话说,他们也没必要把自己公司人员很痛苦地开拓业务而拿到的宝贵收益,分享给不干活的外部投资家。但如果中国政府拟给这个合作基金的标的公司一般难得的投资批准,那么作为一个快速通道,就有很高的价值了。同样,如果中国企业通过这个通道能拿到一般难以拿到的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的认可,那也很有价值。”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组负责人杨业伟认为,合作基金的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特别是之前有意愿在美投资的高端装备、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将形成利好,对美投资可能性将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可能获得跨越式进步。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该基金一方面帮助美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主权资本带来投资机会,也有助于中方金融机构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根据基金投资目的,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业、消费领域以及健康医疗等,这些行业正是中国转型升级重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引进来”,中国还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金融领域和服务业领域有望加快开放。

  来源:综合华夏时报、腾讯证券

 

  走出去智库(CGGT)

  不谈大道理,只讲干货。国内外一流投行、法律、会计、风险管理、银行/保险、品牌、人力资源、估值、境外信息情报和数据管理9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联袂。走出去一站式专业实务和数据信息平台,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智囊团。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ggthinktank.com

  版权声明:走出去智库(CGGT)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如不署名来源,CGGT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