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境外投融资难点

2021/12/01-20:13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对于部分在特定市场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条件来策划一些项目,如企业可以为业主设计和制定相关的项目开发计划,从早期规划入手,这类通过前期策划的方式获得的项目,竞争相对较少,效益也有保障。

 

  编者按|没钱,一切就是空谈。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速,尽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投行进在漂亮的“牛市”途中,但中国企业全球插旗之际,普遍深感资金之掣肘,并成为董事长、CEO最挠头的事儿。

  真没钱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王福俭不这么看。今天,我们让这位专家给企业老大们支支融资的招儿。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剖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并给出了建设性解决方案。

  要点

  1、中国企业海外经营主要面临的融资问题包括:缺乏融资理念,对金融支持政策不了解,缺乏有执行力的融资团队,融资渠道单一。

  2、企业在境外开拓项目时,可从融资角度策划和选择项目。在项目前期做好融资可行性分析。

  3、对于刚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聘请有经验的顾问可以协助做好融资安排。

  正文

  文/王福俭,中信保资信评估中心海外投资风险研究小组负责人

  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海外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领域新签合同额和完成合同额不断升高,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154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达到2100.7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对外投资1180.2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进入世界前十。

  然而,在取得这些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策略、市场开拓、风险管控和融资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依然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中企海外经营四大融资问题

  企业海外经营所遇到的融资问题,由于项目所处的国别、行业、企业规模及经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千差万别,综合企业所面临的各类融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海外项目开拓缺乏融资理念

  对于大多数以承包工程为主的企业来说,在海外项目开拓过程中,业主负责筹措建设资金理所当然,而大部分业主也认为建设资金应该由自己负责解决。

  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承包商来说,完全等待业主资金到位,项目的进展将受到限制,缺乏主动性,对项目的掌控力度弱;对于业主来说,没有调动承包商参与融资的积极性,没有利用好当前中国资金的优势。

  因此,对于需要融资的项目来说,承包商应该树立一种融资理念,适时参与到业主的融资工作中去,只要项目缺乏建设资金,承包商应该第一时间向业主提出协助其解决融资。

  企业在与业主接触之前就要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及进展有所掌握,尤其是一些大型项目,均需要金融机构支持,无论是外资金融机构还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掌握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对于企业控制项目推进节奏有重要的价值。

  对金融支持政策了解不足

  企业除了要有海外项目融资理念,还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对于海外承包工程和投资的各类金融支持政策。

  由于对国家的各类金融支持政策了解不足,对于部分需要融资的项目,企业常常缺乏有效的应对,对于能否实现融资缺乏客观的评价,前期投入的时间和费用缺乏规划,进而造成前期投入的损失。因此,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遇到融资类项目,需要更好的了解金融支持政策。

  缺乏有执行力的融资团队

  海外项目融资工作对融资团队的执行能力要求较高,不但要精通企业业务,更要熟悉各类金融资源和政策,还要有一定的跨机构协调能力,这类人才往往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同时,一个企业仅仅有一两个人开展融资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团队,以便应对不同国别的、越来越多的项目融资需求。

  融资渠道单一,经验不足

  在大多数企业看来,融资的途径通常是通过银行来解决的,因此企业对信用保险的使用和相关的融资便利并不十分了解。

  2015年一份针对300多家企业的调研报告反映,中资企业利用外资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比例仅有25%,这反映出企业对于境外金融资源的掌握和使用非常有限。

  此外,大部分企业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市场特点,其项目经验更多集中在本行业及相关区域,在没有更多可借鉴的项目经验的情况下,其融资思路也受到了限制。

  中企融资问题解决之道

  1、加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建设

  融资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需要外部信贷资金配合的承包工程项目或投资项目时,可以利用自身的各类资源,快速设计融资通路,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此类能力并不是具体某个职位或某个人的个人能力,而是企业合理运用金融资源的综合能力。

  企业的融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的正确把握和使用,熟练使用各类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快速有效的融资可行性分析,具体融资方案的高效实施。

  2、做好项目前期的融资可行性分析

  融资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承担信贷类项目所做的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做好融资可行性分析可以提高信贷类项目的融资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企业前期成本投入。

  融资可行性分析是信贷项目前期的重点工作,很多企业由于前期的融资可行性分析做得不好,造成人力和资金的无效投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融资可行性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风险分析、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业主能力、承包商能力、担保情况分析等内容,是企业融资前的重要工作。

  3、从融资角度选择和策划项目

  对于掌握了融资方法的企业来说,在境外开拓项目过程中,针对需要融资的信贷项目或投资项目,企业应该在项目开发初期对项目的各类条件做基本的判断。

  尤其是对于需要使用外部资金建设或投资的项目,应该从融资可行的角度出发对项目业主或相关方施加影响,争取有利的条件,使之满足融资要求。

  对于部分在特定市场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条件来策划一些项目,如企业可以为业主设计和制定相关的项目开发计划,从早期规划入手,这类通过前期策划的方式获得的项目,竞争相对较少,效益也有保障。

  4、充分掌握和利用金融支持政策

  为了有效支持中资企业境外经营,国家针对企业海外经营的融资问题,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从信贷、保险、用汇等多方面协助企业获得国家的金融支持。

  企业应该与所属地区的商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同时经常访问财政、商务、央行和外管局网站,跟踪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动向。

  企业应该安排专人负责跟踪相关政策,并能够及时更新这些政策,以便于企业在海外遇到相关项目时,可以随时与相关政策进行匹配。

  5、善于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资源

  国际金融资源的使用,是一个企业融资成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国际金融资源通常是指跨国经营的国际性的银行、保险公司等。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资源;达信、AON等保险经纪公司;MIGA等国际或区域性的多边担保机构等。

  6、选择利用外部的融资顾问服务

  以上各类建议,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做好,尤其是对于刚刚开拓海外市场,对各类金融资源还不熟悉的中小企业。因此,建议企业聘请有经验的顾问协助企业做好融资前期的相关工作。

  (来源:海外经营风险管控微信公众号,有改动)

  作者简介

  王福俭,就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海外投资风险研究小组负责人。主要专注于企业海外投资和承包工程领域的风险管控和融资实践。主持编撰《境外项目支持政策、融资方式及案例研究》《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全球投资风险分析》等报告。

  机构简介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成立,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中信保的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

  走出去智库(CGGT)

  不谈大道理,只讲干货。一流投行、会计师、律师、品牌、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六大类专业人士联袂。走出去一站式专业实务和数据信息平台,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智囊团。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ggthinktank.com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