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油砂泄漏事故令中海油深陷收购泥潭

Nexen’s Pipeline Spill Aggravated CNOOC’s Investment Problem

2015/08/04-14:19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继经历收购质疑、油价下跌、项目开采困难等难题之后,中海油公司又卷入一场油砂泄漏风波。

 

  当地时间7月15日,由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以下简称“中海油”)全资控股的尼克森公司(Nexen)发布公告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长湖油砂设备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这次事故导致约5000立方米的油砂乳化液泄露,受影响面积在管道走廊区域内约达1.6万平方米。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这起泄露事故是阿尔伯塔省3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后,尼克森公关部门向公众表示歉意,承诺动用一切可用资源展开全面排查,清除污染,保护员工、承包商、公众的健康安全以及受影响地区的环境。尼克森公司已报告阿尔伯塔能源监测中心协助排查泄漏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管道泄漏原因。由于发生泄漏的地点非常偏远,尼克森公司需要现修公路才能到达该地区,目前只能清除已形成的池泄漏。截至当地时间8月2日,该泄漏并没有引起人员伤亡,只发生了小规模的动物死亡。沟渠修复、水土采样及监测、动物隔离带保护等措施已经落实。然而,及时的补救措施无法避免尼克森公司面临的制裁。据埃德蒙顿日报,阿尔伯塔能源监测中心业务执行副总裁Kirk Bailey表示,尼克森公司轻则面临行政处罚,重则面临刑事指控的风险。

  事实上,长湖油砂项目一直备受争议。由于全球油价下跌,加拿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面临裁员危机,政府希望通过开发油砂资源进入需求市场提振工业;中海油也希望利用该项目增加尼克森公司的收益,以弥补其在全球下降的销售。然而该项目的推进并不顺利:项目的最初预算为34亿加元,到了2007年已经耗费了61亿加元,上涨的成本压缩了尼克森的利润空间。到2012年,新的管理团队也未能稳定局面,尼克森董事会还因此换掉了CEO。

  长湖油砂棘手之处在于,此处地质条件复杂。由于长湖油砂的地质条件中蕴含较高的水位和不均匀的沉积页岩,很难穿透,因此长湖油砂储量很难利用。据蒙特利尔银行投资银行子公司BMO Capital Markets根据基准指标衡量,该项目是加拿大油砂中心阿尔伯塔省北部产量最低的油砂项目之一。尼克森公司在开采长湖项目过程中更是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即绕开繁琐的设计程序直接开工。虽然这节约了成本,但使项目在设备开采失败后面临更大的损失。中海油接手管理后,不顾下跌的油价在长湖附近重新钻井,试图增加产量,但又发生了此次管道的溢漏事件。

  2012年中海油正式宣布收购尼克森公司,收购总额包括151亿美元现金对价和43亿美元叠加承接的债务。这笔收购在当时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高出资额,引起海内外轰动。彼时,很多人质疑中海油如何消化并购之后带来的巨大债务、实现收购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尼克森公司的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业务开发难度高、受油价波动影响大,这意味着中海油面临着更多的资本投入和运营风险。当时的预期似乎在近几个月得到印证:今年第一季度,中海油的能源销售收入下降40%,影响业绩的主因之一很可能就是尼克森油气收益同比下降39.9%。

  自交易后,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受到的质疑不断。受油价下跌的影响,中海油于2015年3月宣布在北美地区及英国裁员400人,这与当时承诺的“无条件留用尼克森所有3000名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不符,引起员工不满和恐慌情绪;此外,加拿大《金融邮报》称尼克森的管理模式和公司文化也在中海油并购之后发生改变,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冲突。

  来源:尼克森官网、加拿大广播公司、埃德蒙顿日报、加拿大global news、路透社、加拿大金融邮报、华尔街时报、法治周末、澎湃网、财新网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