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联想手机(包括联想和摩托罗拉品牌,下同)出货量仅1620万部,同比下滑33.3%;出货量在三星(7320万部)、苹果(4750万部)、华为(2990万部)和小米(1790万部)之后,位居世界第五。从市场占有率看,联想手机市场占有率为4.8%,同比下降3.2%——这意味着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之后,市场份额未升反降。
2014年1月30日,联想正式宣布出资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根据收购双方协议,摩托罗拉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以及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都归入联想移动;谷歌将继续持有摩托罗拉移动大部份专利组合,包括现有专利申请及发明披露,如摩托罗拉旗下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集团将继续留在谷歌;作为联想与谷歌长期合作关系的一部分,联想将获得相关的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证。
鉴于谷歌仍保有摩托罗拉原有大部分专利,业界一般认为,此次收购中联想主要看中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在欧美等国际市场的品牌价值,以及智能手机设计能力。最理想的状态是,借摩托罗拉品牌弥补联想手机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三个不足:一是借摩托罗拉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增强联想手机的品牌力,二是通过摩托罗拉带来的专利及授权弥补联想国际化道路上的专利短板,三是由摩托罗拉自身的创新能力带动联想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表示,联想手机业务“拥有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联想集团非常有信心让摩托罗拉移动在收购后的4-6个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联想手机业绩下滑两大原因均处在品牌上:一是联想未能正确运用摩托罗拉的品牌能力,二是联想集团旗下三大手机品牌存在品牌和产品线定位冲突。
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联想集团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是品牌和产品定位问题:是保留摩托罗拉原有文化、定位高端,还是融入互联网文化,定位年轻化?联想方面曾表示,将用摩托罗拉手机品牌瞄准中国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同时进一步打开海外高端市场。但事实是,收购完成之时中国中高端手机市场已格局初定,且摩托罗拉品牌不再具有从前的品牌号召力;另一方面,彼时摩托罗拉在海外仅存的市场份额或者生存的基础是低端市场。
实际上,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之前的复苏,恰恰来自中低端手机市场发力。2013年底,摩托罗拉在美国市场将MOTO X机型的售价由550美元下调到399美元;其后,公司又推出了售价180美元的MOTO G,在英国和印度市场大受欢迎。不容否认的是,上述高性价比机型在中国国内也吸引了不少客户。可见,摩托罗拉中低端手机领域的客户基础要比高端市场深厚许多。
在国内外中高端手机市场重新推出摩托罗拉品牌,显示联想手机对这一品牌的过度依赖和对原自由品牌的不自信。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比较的另一宗交易,是微软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竭力推行“去诺基亚化”的政策,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微软详细自己在智能手机产业的影响力。晨哨网分析称,与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国内手机企业以自身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相比,联想在利用自身品牌的海外市场开拓上力度不够。
与收购品牌和自有品牌战略失误相伴而来的,是联想旗下三大手机品牌(VIBE、Lenovo和ZUK)内部原就存在品牌和产品线定位冲突,加入定位模糊的摩托罗拉品牌之后,这一冲突无疑升级为品牌内耗。一个明显的例子,是Lenovo品牌与摩托罗拉全球销售的MOTO E中低端手机品牌在印度已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国内市场方面,将摩托罗拉重新引入中高端品牌市场,使联想旗下自有VIBE品牌市场受到挤压,进而使用户对联想手机品牌认知产生混淆。国际市场方面,联想一方面在市场开拓方面过分倚重摩托罗拉,另一方面却缺乏对尚处于独立运营的摩托罗拉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此外,联想投资的互联网业务子公司神奇工场,也将发布首款定位中高端的ZUK手机——可以预见,联想旗下智能手机中高端品牌间的互相掐架已经在联想内部上演。
与上述并购方业绩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谷歌公司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后,有效扭转了其和苹果、微软等公司的安卓专利诉讼中的不利地位。该次收购的主要目的即是获得其专利资产,谷歌藉此成为一家手机硬件制造商,成了全球安卓硬件厂商的竞争对手,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格局:三星电子因与谷歌关系急转直下,被迫开始开发Tizen系统、研发自有安卓用户界面。
来源:IT时代网、IDC、晨哨网、投资界并购、腾讯科技、中国经济新闻网、搜狐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