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秘鲁开启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

China and Peru Agree to Undertake Feasibility Study Concerning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way Project

2015/06/04-18:35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李克强总理访问秘鲁期间,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得以正式开启。对或将横穿热带雨林的两洋铁路,生态保护、社会融合、地区矛盾解决是关键。中拉关于此项目的合作也将开启产能合作新模式。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利马同秘鲁总统乌马拉共同会见记者时透露,中国同巴西、秘鲁决定共同开展“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并一致同意加快三方联合工作组工作进度。

  李克强表示,争取“两洋铁路”项目能够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条件下,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速南美大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同时,中方愿根据秘方需求和规划,充分利用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领域产能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两洋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技术转让和经验分享,提高秘鲁工业化的装备配套能力,带动当地扩大就业。

  据巴西总统罗塞夫,这一工程减少了向亚洲市场输送商品材料的时间和成本。秘鲁总统乌马拉表示,“修建铁路可以更加扩大南美和亚洲沿岸国家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贸易关系,并促进南美大陆的工业化”;他同时指出,两洋铁路的规划建设对秘、巴、中三国乃至本地区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中方的参与必不可少。

  巴西驻华大使曾透露,为筹集修建两洋铁路的资金,中、巴、秘三国将进行国际招标,并争取与世界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据悉,中铁二院(全称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GC)确认将承担两洋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针对外界普遍关心的生态问题,中铁二院高级工程师胡建平表示,如果从规划初期就开始重视生态问题,许多可能发生的破坏是能避免和降低的,而且在这过程中,铁路的通达还能减少大气污染,帮助修复一部分受损生态。

  “两洋铁路”的概念要追溯至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之时,中国、秘鲁、巴西三国曾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过声明。铁路总长约5300公里,连接安第斯山脉及大西洋,其中约2000公里将利用现有铁路系统,另外将新修建3000公里线路。据媒体报道,该项目预算可能高达600亿美元。

  目前两洋铁路共有两个方案。据巴西《圣保罗报》报道,两洋铁路北线方案将穿越普卡尔帕和廷戈玛丽亚热带雨林进入秘鲁,再经过北部的卡哈马卡省,最后终点是皮乌拉省的巴约瓦尔港。另一个被称南线方案的替代方案需要穿越秘鲁南部的沙漠。这一线路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避免环保问题,但却很有可能会涉及玻利维亚,引入又一个参与国。

  早在2014年,横贯大陆的“两洋铁路”巴西段线路就已经确定,但秘鲁段一直悬而未决。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谢文泽介绍,影响两洋铁路线路选择主要有五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成本,包括建设难度、已有基础;社会成本,比如为所经国家带来的社会效益;政治成本,比如相关国家反对党是否同意,且项目或将影响600个部落;环境成本,尤其是经过亚马逊雨林的问题;国际成本,包括国际上对环保的重视和其他国家相同行业的竞争等。

  分析人士指出,两洋铁路对中国和拉美国家而言是双赢选择。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江时学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铁路一旦建成,中国从巴西进口铁矿石和大豆、从秘鲁运输同和黄金等产品将有新的物流路线,不必都经过巴拿马运河,有利于提高运输速度,同时保障中国的战略物资安全。拉美国家则可因此加强与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刺激出口;铁路将增强区域经济融合,促进拉美地区与欧亚地区外贸交流。站在战略全局的角度看,两洋铁路会呼应南美洲通过太平洋联盟(Pacific Alliance,指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与亚洲建立更多合作关系的构想。

  另据中国官方5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要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发挥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一揽子合作。可以预见,两洋铁路将成为中国铁路技术和装备加速走向世界的跳板。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孙章教授认为,两洋铁路沿线国家的铁路设备亟须更新换代、线路需要升级拓展,中国的经验和设计施工运营队伍正是这些国家最理想的选择。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唐俊表示,中国企业可以广泛参与到两洋铁路的建设,比如工程的建设参与、成套设备的出口、相关产业的贸易、劳务输出等。

  当地时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利马主持秘鲁中资企业座谈会,也对在秘中资企业提出希望,以产能合作推动中秘合作转型升级。将中国优势与环保的产能同秘鲁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在促进秘鲁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国内出口和产业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2013年,中国与秘鲁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秘鲁最大的矿产投资者,秘鲁新建矿产项目的三分之一由中国投资,还有190亿美元的投资正在论证之中。秘鲁前外长冈萨罗·古铁雷斯指出,中国视秘鲁为重要伙伴,背后亦有一些文化因素。秘鲁的华人社区在拉美各国中规模最大,而约10%的秘鲁人可能有华人血统。此外,中国目前是巴西、秘鲁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每年对华出口大量的矿产和农产品。

  在两洋铁路之前,中国已经承接了非洲的多条铁路。目前整个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不足,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预计,拉美未来十年内每年应该需要投资3200亿美元来满足基建需求,但目前每年基建投资仅1400亿美元不到。

  李克强总理拉美之行,开辟了中拉设备和产能合作的新道路,即产能合作的实质是产业和资本输出。例如,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新签工程承包额超过1100亿美元,项目涉及天然气、管道、电站、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以此为基础,总理此次将双方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提出了中拉产能合作的“3×3模式”,包括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设立中拉产能合作共同基金,提供300亿美元融资,支持中拉在产能和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合作等。

  来源:钢之家、凤凰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参考消息、海峡都市报、ChinaDaily、MecroPress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