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原矿出口禁令日前正式生效,即印尼政府将停止所有原矿出口,在印尼采矿的企业必须在当地冶炼或精炼后方可出口。然而,在法律生效的最后关头,印尼政府还是做出了妥协,印尼政府宣布,将允许66家矿业公司继续出口精矿至2017年,并初步决定,允许铜、锰、铅、锌等精矿出口,但仍然禁止镍矿和铝土矿出口。
由于我国自2009年印尼宣布禁令以来就开始分步骤将铝土矿进口来源多元化,所以就铝土矿方面该禁令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在镍矿方面,由于印尼是我国红土镍矿的主要供应国,其禁止镍矿出口将对我国镍原料的稳定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不锈钢竞争优势或逐渐丧失
我国镍金属生产主要以利用红土镍矿为原料生产镍铁为主,而镍铁几乎全部用于不锈钢生产,因此,随着镍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有不锈钢的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在原料进口方面,镍是我国重要的短缺资源之一,原料对外依存度持续多年超过80%,连续5年占据全球最大的镍矿进口国地位。我国大力发展利用进口红土镍矿生产镍铁,主要是为了打破跨国公司对镍资源的垄断,取得了明显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镍资源多元化保障能力。
但我国红土镍矿进口的来源比较集中,2013年我国从印尼进口的镍矿总量就占总进口量的57%,因此印尼政府对禁止镍矿出口可能使我国镍供出现13万吨左右的缺口。同时,从全球范围看,即使是澳大利亚、菲律宾等镍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很难从政策、成本、数量等方面在短时间里填补印尼对我国中断原料供应的空白。
据了解,印尼政府禁止镍矿出口的政策起始于2009年,且根据印尼相关政策,我国企业投资当地镍冶炼产能可以获得相关产品出口权益。因此,国内一些企业从那时就已经在印尼建设镍冶炼厂,但受当地投资环境约束,中国企业投资项目短期内难有产出,例如,据印尼政府公布的资料,我国企业在印尼的涉镍新建项目基本都处于初始建设阶段,即使是最具规模的浙江青山项目,工程也仅完成50%左右,真正投入生产到产能大量释放预计还需两年左右时间。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两年左右时间里,我国进口镍原料将面临挑战。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寻求到有效应对之策,我国不锈钢生产的原料供应将受到严重冲击,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逐步丧失,还可能导致国内不锈钢价格上扬,直接影响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
加快境外基地建设是关键
在印尼出台禁止红土镍矿出口政策后,我国企业采取开始备货囤矿的应对策略。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量显著增长,港口镍矿库存量一度增加至2400万吨。
2014年初,国内企业的镍矿备库量估计在2000万吨左右,大中型企业基本能够保证6个月左右的原料供应。但是企业大量库存原料,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国内利用红土镍矿生产的企业发展前景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当前我国面临的现实处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镍市场相关研究员向记者阐述了化解印尼禁止镍矿出口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相关建议:
一是加快境外镍资源基地建设,支持其尽快建成达产。
二是立足国内矿产资源开发,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镍骨干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镍金属供应的自给率。
三是适度增加从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镍矿。
四是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选矿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