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经济研究院 | 全球经济最快将于二季度恢复,美国经济将迎来小爆发【走出去智库】

2021/05/08-21:32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走出去智库观察  

受疫情影响,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预测,将印度2021年GDP增长下调1.6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疫情持续恶化亦将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多重不利影响。

 

在走出去智库与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一季度全球及中国经济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胡东安博士认为,随着疫苗接种计划逐步推开,全球经济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全球GDP最早可在今年二季度回到疫情前的规模,但印度、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复苏进度受疫情影响会被拖慢。

全球经济恢复情况如何?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此次研讨会的重点内容,供关注全球经济复苏的读者参考。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美国和中国带动。预计欧洲最快要到今年三季度才能回到疫情前的经济规模,而新兴经济体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全恢复。

2、尽管一季度中国GDP按年增长达到两位数,但这主要是受到低基数的影响,实际上经济增长情况是弱于预期的。不过,我们预计一季度后中国经济将实现强劲增长,其中出口及制造业投资的潜力尤其强劲。

3、当前并不是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本轮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背后并不存在结构性动力。我们预计包括铁矿石和铜在内的几种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下半年会出现一些回落。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4月27日,牛津经济研究院携手走出去智库联合主办一季度全球及中国经济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解码经济发展态势及风险点。研讨会由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胡东安博士主讲,高级经济学家陈进来主持。以下为研讨会要点。

 

全球经济有望于今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全球经济稳中向好:随着疫苗接种计划逐步推开,全球经济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全球GDP最早可在今年二季度回到疫情前的规模。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美国和中国带动。预计欧洲最快要到今年三季度才能回到疫情前的经济规模,而新兴经济体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全恢复。

 

潜在风险:疫情带来的损失需要时间修复、变种病毒肆虐

 

美国经济将迎来小爆发:疫苗接种铺开将使美国得以继续推动经济重开,加上拜登经济刺激计划提供的动力,预计美国将迎来近40年内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目前我们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长7.2%,且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将快于疫情前。

 

目前公布的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规模高达2.3万亿,旨在对美国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按照目前提出的计划规模进行测算,到2023年,预计这些基建投资、生产投资及研发投入将提振美国GDP达1.7%。

 

全球多国经济两段式复苏:当前多个经济体的复苏是“两段式”的,即工业生产恢复非常迅速,但服务业恢复不理想。另外,疫苗接种速度将对欧洲今年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

 

拉丁美洲变种病毒阴霾仍存:对于拉美国家,想要全面解除封锁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群体免疫。目前看来,除智利外,其他拉美国家难以在今年实现这个目标。大部分拉美国家的GDP规模也难以于今年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拉美国家中,巴西的情况较为特殊。尽管巴西疫情严峻,但由于没有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工商业活动没有受到太多阻碍,第一季度巴西录得经济正增长。但是如果继续放任疫情蔓延,最终经济复苏的进度还是会被拖慢。

 

印度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近期印度疫情快速发酵,多地医疗系统接近崩溃。数据显示,印度新冠死亡人数每十天就会增加一倍,而且,这一数字很可能存在低估。考虑到印度经济风险不断上升,我们将印度2021年GDP增长预测下调1.6个百分点至10.2%。预计印度GDP在二季度将继续收缩,经济起码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可能开始恢复。如有必要,我们将进一步下调对印度经济的预测。

 

亚太区一季度后增长动能将恢复:今年一季度,由于普遍实施较严的封锁措施,亚太区内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放缓。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和疫苗的普及,我们预计二季度亚太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

 

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

 

应准确把握中国一季度GDP数字:尽管一季度中国GDP按年增长达到两位数,但这主要是受到低基数的影响,实际上经济增长情况是弱于预期的。不过,我们预计一季度后中国经济将实现强劲增长,其中出口及制造业投资的潜力尤其强劲。对疫情担忧的减少和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将提振家庭消费增长,进一步带动复苏。我们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能够达到8.9%。但是,就业市场的情况值得持续关注。

 

对中国来说疫苗接种仍是重要的:如果中国能够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尽早与其他国家实现互通,那么中国经济将迎来一波增长。

 

全球通胀风险上行

 

全球货币大放水会带来高通胀吗?2020年多国央行实施量化宽松,通过进行大规模资产收购,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货币量出现快速增长。预计美国、英国、欧元区央行的资产收购步伐会在今年相对放缓,但仍将使货币量增加4到7个百分点。目前来看,由于各国央行进行了流动性政策调整,控制了货币流通速度,因此货币量增加尚未大幅推高通胀。不过,我们认为全球央行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密切关注与通胀相关的风险指标,部分央行有可能在明年收紧流动性。

 

全球PPI为何上行?当前,在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PPI均出现飙升。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生产者价格会上涨4.6%。不过,当前的PPI上行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升高导致的。2022年后,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结构性下行压力会限制PPI的上行空间。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来了吗?当前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供需因素与流动性宽裕等因素叠加导致。

 

石油:我们预计石油市场很快会出现轻微的供应过剩。另外,由于此前实施了减产,欧佩克目前仍有充分的剩余产能。这意味石油供应存在调节空间,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不会无限上升。

 

铁矿石:铁矿石是去年表现最好的大宗商品。其价格在去年飙高的原因主要是巴西铁矿石出口疲弱,而中国钢铁生产需求飙升使得供需出现不匹配。但这个情况在今年将不复存在。

 

铜:过去一年铜价大幅飙升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国家受疫情冲击严重,供应出现不足。尽管今年市场对铜的需求还会增加,但这种需求复苏不足以支持铜价继续上升。当然,从中长期来说,主要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将会利好铜的需求。

 

总之,我们认为当前并不是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本轮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背后并不存在结构性动力。我们预计包括铁矿石和铜在内的几种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下半年会出现一些回落。

 

PPI上升会否传导到CPI即使短期CPI通胀压力存在升高趋势,但各国当前的实际经济产出仍远低于潜在经济产出能力,同时目前就业仍远低于正常水平,因此从中长期而言通胀的压力并不大。

 

中国通胀情况如何?目前中国制造业下的重工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的生产者价格都在上涨。与全球情况类似,当前中国PPI上升主要也是由能源及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升高导致的。我们预测今年中国PPI按年或将升至6%,但明年将回落。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PPI的影响属短期现象,因此PPI上涨不会全面向CPI传导。预测到今年第四季度中国CPI将上升到2.5%左右,但不会超过人行3%的目标。

 

(本文仅供参考,据此交易责任自负。)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键词: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